三元风水 神通玄空 家居风水 喜庆择日 起名改名 旺宅安神 转运法事 风水软件 道学法术
新版首页 联系我们 风水软件 繁體中文
简介
 
五华县陈秀甫陈家祠神土穴考研
发布者:周钊正 发布时间:2018/2/18 阅读:9728
双击自动滚屏

【五华县陈秀甫陈家祠神土穴考研】


陈家祠神土穴在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下,龙脉强劲。


五华之南,棉洋镇境内,距县城水寨镇约40公里,有山名天柱,巍峨险峻,胜迹多多。天柱山系有山数十座,周边延绵数十里,主峰海拔590多米,雄傲五华、揭西、陆丰三县。五华之文人墨客在山上宫亭题对云:“足登万仞峰巅,看绿水浮天,白云扫地;人来三千界外,唤清风结伴,明月为邻”。绿水浮天,白云扫地,清风结伴,明月为邻,足见其山之高,其势之险,其景之美。

天柱山之人文历史悠久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文物工作者在天柱山及其山系,采集了一批古代文化遗存,包括古人生产用的石锛、石斧,狩猎用的石镞,生活用的罐、杯、钵、碗等陶器。经考古学家鉴定,这些文物已经有四、五千年的历史。这就说明,四、五千年前,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生产、生活。因此,天柱山地区很可能是史前人类的一个发祥之地。只是,这些史前人类活动的方式、活动的范围、如何传承,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

天柱山地势险竣。封建社会战乱频仍,老百姓为抵御匪寇,常在山高险竣之处,筑寨自守。《乾隆嘉应州志》卷十《长乐县》卷的《围寨、险隘》篇说:“围寨之立,乡俱有之。遇乱则合筑聚居,世平则散归耕种”。“如万安镇、鑑兴镇、天柱砦(“砦”同“寨”,下同)、高明砦、黄洞砦,向皆避乱之所”。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)出版的《五华县志》卷二《舆地志》《关隘》篇亦有万安镇、天柱砦的记载,而且,注明了万安镇、天柱砦的地理位置均在县南九十里,核对地图,即是在今天柱山之范围之内。只可惜现在找不到万安镇、天柱砦的遗址。

天柱山文物众多。环绕天柱山,从山脚、山腰,直到连云之顶,有玉泉寺、陈秀甫祠、王老仙师宫、喜雨宫、西天别境、灵应宫、福寿宫等明清时代建设的十多座古寺宫祠庙。这些建筑,大都取材于本山的石料,由当地的能工巧匠打制成风格多样的石砖、石板、石柱,砌筑方式别具一格,富有五华石匠之乡之特色。在山顶和山腰,还有两座明代遗留下来、以花岗岩石块堆砌成馒头状的烽火台(俗称烟墩)。这些保存几近完好的军事设施,更增添了天柱山的雄姿和神秘。

名山故事多。《王老仙师保护陈秀甫解粮进京》、《曾榜眼智答乾隆帝》、《神仙洞》、《鲤鱼丘》、《勘舆家查风水》等故事、传说,当地人家喻户晓,广为流传,为名山增彩。



天柱山有名土,当地群众神秘地称之为神土。神土出自一小穴,位置在陈家祠之陈秀甫塑像座下。穴不大,粗碗口大小;穴不深,不过尺许之深。但是,神土却是源源不尽。陈秀甫后裔每年来祭拜,几乎人人都要在穴里抓一把神土,取其“源源不尽”之意,拿回家去供奉,保佑全家福祉源远流长。不管多少人抓,不见穴里土的减少,也不见穴变大变深,这是神土之一奇。神土之二奇是,穴里表层的土,总是松散的。你抓完,却又冒出一层松土来。有好事者把这层土用力夯实,但第二天,它又变松散了。当地群众对这种“今天夯实,明日松散”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,将其名为“神土”,穴也就自然成为“神土穴”。当地群众有人称,当年陈家祠建在这里,就因为有这“神土”;但也有人说,是陈家祠建成后,因为陈秀甫之神灵,才有此现象。不管那种说法正确,“神土”仍然显得非常神奇。



玉泉寺旁,有一小溪,源自天柱山之顶峰,凝聚着天柱山之灵气。清静之日,水清似无,恰似玉带。潺潺的水流的声响,如百灵之低唱,蜜蜂之轻吟。天变之时,暴雨袭来,洪水从高山直下,却如雷呜,还似虎啸。低唱,轻吟,雷呜,虎啸,时时刻刻,汇合成永不重复的交响乐,永远地在为天柱山之雄伟,玉泉寺之传奇,陈秀甫之忠勇,“皇恩宠锡”牌坊之悠久,神穴土之神秘而鸣奏。



这个陈家祠不好找,原来说陈秀甫是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人,开车到了万塘村,问人却没人知道陈家祠在哪里,网上一查说在棉洋镇天柱山下,离安流镇十几公里,开车到了棉洋镇天柱山下,问人也不知道陈家祠在哪里,决定先登天柱山,用观星定穴法,查找陈家祠的位置,爬上了山顶,寻龙观星推算出了陈家祠的位置,再问人也不知怎么去,又下到山脚打听,才问到了去路,到了陈家祠已经下午五点多了,陈家祠已经关了门,幸好有一个人开摩托车过来,主动帮我们叫管事的开门,让我们进去参观。


陈秀甫祠庚山甲向涣卦,门楼在艮位,坤向讼卦,因天要黑了,没去格龙测水口。



就在玉泉寺旁、陈秀甫祠前,建有一座牌坊,高约4.5米、宽约3.8米,主体为石柱、石梁、石匾等构成。石匾长约1.8米、宽约0.5米,从右至左雕刻“皇恩宠锡”四个大字,左边竖直雕刻“明朝洪武四年恩封”八个小字。20世纪60年代文化革命中,该牌坊被作为“四旧”而遭到毁坏,所幸石柱、石梁、石匾等主要构件为石料,得于保存,至20世纪80年代,为族人重新找回,并在原地复原。但是,其中的木结构未能修复。

当地群众传说,封建社会,在此牌坊前,武官必须下马,文官必须下轿。粤东某县一县官经过此地未下轿,而受到革职的处分。



陈秀甫是一个一品的官员。陈秀甫是元末明初广东长乐县横流渡万塘埔,今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人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江山时,陈秀甫辅佐征南将军汤和、廖永忠征战广东、福建,向朝廷进粮三百八十万石,合四亿多斤,还亲自解粮上京三次,获朱元璋接见、嘉奖,敕封光禄大夫。洪武四年(1371年),获朱元璋恩旨赐建“皇恩宠锡”圣架牌坊。后署三边镇抚大夫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,率军进剿惠来山区土匪,不幸中伏,以身殉国。

陈秀甫官封光禄大夫,明清和民国时代的《长乐县志》、《五华县志》、《五华人物传》有记载。《明史》卷七十二《志第四十八》《职官一》称:“明官制,沿汉、唐之旧而益损之。……文之散阶四十有二,以历考为差。正一品,初授特进荣禄大夫,升授特进光禄大夫。从一品,初授荣禄大夫,升授光禄大夫”。光禄大夫不是正一品就是从一品,因此,陈秀甫是梅州历史上少见的高官。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进士、钦点翰林、程乡人(今梅县)陈鹗薦,为陈秀甫后裔于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建成的陈秀甫祠堂题作对联:“支分梅水发舒长,谋是贻而武是绳,世世彰名号相公,秩号大夫之美;气积莲塘磅礴久,灵斯钟而杰斯出,人人著德称君子,才称学士之华”。可见陈秀甫当时在梅州的声誉之高。2010年12月,嘉应学院副教授、梅州诗人丁思深以《赞陈秀甫公》为题赋诗:“天柱灵奇一脉孚,相仍德义壮门闾。勤王献饷辎车急,仗钺征凶虎令呼。翼轸旌旗扬大义,蛮夷毛羽走平芜。轺轮稳驾朝京去,一品荣衔锡大夫。”




陈秀甫公后裔迁居广州长湴村
广州白云区长湴村村民全部都姓陈,全部讲客家话。先祖是300多年前从广东五华县迁移而来。


天柱山下,虎形山前,矗立着五华县建筑历史最早的名寺——玉泉寺。玉泉寺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。据查,玉泉寺是五华建筑历史最早的寺庙之一。年轻的陈秀甫选择在名山天柱山修筑玉泉寺,说明了他对佛教的信仰。


《棉洋夫子里陈氏族谱》记载,玉泉寺重修后曾经有两副对联,一副是:“仙佛圣并祀一龛,有因有缘,端合宗祠依梵宇;肖马唐随来三士,以引以翼,允堪庙食享明禋”;另一副是:“何妨梵宇联祠宇,全杖神灵妥祖灵”。对联的内容透露了陈秀甫之所以将自己的生像祠与玉泉寺联建,缘由是对佛教的信仰。但这两副对联现在已不见。

从建成陈秀甫生像祠开始,陈秀甫裔孙到该祠祭拜,均先拜玉泉寺佛祖,再拜祖宗。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佛祖释迦牟尼寿诞,所以,陈秀甫裔孙祭拜先祖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。祠、寺相连,先拜佛祖、再拜祖宗,据查均是全国唯一。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祭拜方式和时间安排。



陈秀甫,字国奇,明朝惠州府长乐县横流渡大河背(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)人,明开国功臣,官授光禄大夫。陈秀甫少怀大志,有施为,重义轻利,乐善好施,为地方百姓所爱戴。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十月,朱元璋特令汤和为征南将军率兵平定南蛮杨子亮,陈秀甫随军征战福建、广东等地,并以解运公粮有功,被朱元璋封为光禄大夫,赐田碣石(今陆丰县)。


1367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)十月,朱元璋部队征伐福建、广东等地,陈秀甫筹集了4 亿多市斤粮食献之。随后,他又参与了征剿边境匪寇等多场战役,取得战功,与兄均甫、弟祥甫因功觐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,朱元璋见陈秀甫兄弟才貌超常,文武兼备,敕赐陈秀甫兄弟“难兄难弟”的称号(“难兄难弟”非今意,乃称兄弟俱贤)。朱元璋建国后大封功臣,陈秀甫获敕封光禄大夫,赐田碣石,并获赐建“皇恩宠锡”牌坊。1395年(洪武二十八年),陈秀甫率领军队到惠来葵潭堡山区剿匪,不幸中伏,以身殉国,葬于今惠来县葵潭镇。
史料记载,陈秀甫明初受封光禄大夫后,曾荣归故里,“自建立生像祠于棉洋约天柱山下,并鼎建玉泉寺庙相连。祠门竖立圣旨牌坊。此不特名扬一时,实徽著千秋。”


用神龙尺探测,穴位就在陈秀甫像的下面。


管事的人说:这个陈家祠有三个奇特之处,此穴正好是气口,穴土扒去会长出来,打压实后穴土又会变松。祠堂的瓦面上不落树叶,祠堂内不长蜘蛛网。

查看神土穴,验证是否真实!穴位处有意不铺石板,穴位处的土带砂质很松,扒开后会否长出来,必须改天再去观察才知。 
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
网站首页 | 会长简介 | 查事须知 | 风水服务 | 收费标准 | 专家团队 | 法事说明 | 三元风水 | 教学培训 | 经典案例 | 改运法门 | 经验总结 | 教学视频

微信关注
服务号:风水祈福

易正时空 88s1.com 999999998.cn 00000028.cn
周先生:13825162800【广州】 咨询QQ:138908181 电邮: 138908181@qq.com
清远市神正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 万豪水晶湾15栋303室 邮编:511520
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634号 粤ICP备16001555号 Copyright 2001-2022(C)

手机访问
加我微信